一带一路︱北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及中国应对

(13/23)

一带一路︱北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及中国应对

与大国之间对比较优势的渴望不同,其他北极中小国家更倾向于推动北极环境安全的国际化治理。但是,其深层动机并非源自对北极域内外平等合作理念的认同,而是因为这些国家正处于俄、美、加所主导的北极治理框架之下,各自裁量权相对有限,为尽可能平衡北极国家内部的实力对比而积极引人域外主体。可以说,对同非北极国家展开环保合作,北极国家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谨慎”的,甚至是有些“排外”的。

究其原因,环境安全是一种非传统的新型安全,但北极环境安全却受制于冷战思维的强权逻辑,被迫依从传统国家安全。在安全研究的问题领域中,北极环境安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威胁国家存亡的军事与政治问题,而是一种“免于有非军事武力所造成的生存性威胁的自由”,其之于全世界的复合性、扩散性安全危机早已威胁到国际社会的“优态并存”。

非传统的北极环境安全唯有平等互惠的共同体方能确保,但各国的北极战略却昭示出,当前合作的内核仍然是领土与资源纷争,基于传统安全的合作观念并没有完全认同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所以,当域外行为体意欲参与北极环境治理、要求有关机构公开环境信息时,北极国家便会产生警觉,因为在其固有观念中,“低度政治”的环境问题与“高度政治”的国家安全直接相关,传统安全范式下北极环境问题被过度地“安全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