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谈兵|细微之间出战力:从国外空军看如何贴近实战要求

(5/9)

讲武谈兵|细微之间出战力:从国外空军看如何贴近实战要求

减速伞虽然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战机着陆减速方式,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难以克服的缺陷,这些缺陷或许并不明显,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就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锁钥。比如,在战机设计时,要专门为减速伞舱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位置,同时也要设置舱门开关的伺服动作机构——这些都要占用不少机身内部宝贵的空间。此外,减速伞本身也有一定的重量,如我国空军歼-10战机的单减速伞全重为20千克,歼-11以及歼-20等重型战斗机使用的双减速伞预计全重达到40千克以上。这些重量对于战机的飞行来说,都是死重。按照飞机设计“为减轻每一克而努力”的原则,如果能将安装减速伞所占用的重量、尤其是空间节省下来,同时又不用过多增加制动系统的空间与重量,那么对提高战机作战效率来说无疑有利。

再者,从空军部队的后勤保障角度来说,战机滑行时抛掉减速伞后,需要多名专门的保伞员将散落在跑道上的减速伞及时回收、整理、打包,然后重新装回战机的减速伞舱内。回收减速伞时,保伞员们要在跑道上来回奔跑穿梭,如果是战时大批战机密集返航着陆,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如果跑道上的减速伞不及时回收,也很可能会对后续着陆滑跑的战机产生一定的威胁。此外,减速伞的整理、打包和再装填也都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