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话苏式战机气动设计:后掠翼设计带来的遗憾

(3/6)

浅话苏式战机气动设计:后掠翼设计带来的遗憾

虽然这种设计有诸多优点,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役的第三代战斗机中,采用后掠翼设计的只有苏27、米格29和中国歼11。更重要的是这三款战机的气动设计都是来自于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开发的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这同一个源头。

具有这么多优点的设计方案,世界各国为什么没有广泛采用呢?这主要是因为该设计方案存在两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大迎角性能差,滚转效率差。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该方案的大迎角性能。后掠翼设计战机在接近失速迎角时,气流分离首先从翼尖开始。气流的分离导致俯仰力矩出现剧烈的非线性和突发性,而且这种非线性的剧烈程度是随后掠角、展弦比增大而急剧恶化的。对于战机而言,这就使得战机在接近失速迎角时会突然的、难以控制的抬头,引起迎角发散,直至失速、失控进入尾旋。尤其是苏27家族在引入边条翼、鸭翼之后,机翼涡流流场更加混乱,造成战机俯仰失控更早、更猛烈的发生。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