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如何最大限度实现课堂与战场“无缝对接”?

(3/6)

军队院校如何最大限度实现课堂与战场“无缝对接”?

“部队已经成体系编成,这就倒逼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这样的趋势,作出相应改变。”参与部队防空营典型作战行动试点研究的副教授李晓明这样说。

“虽然部队已经编配了力量,但装备还有差距。作为专业院校更应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前往南部战区某部队的副教授程水英这样说。

作战靴上的“硝烟”积得越多,肩上的担子就变得越重。一个个从作战部队反馈回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让该院的教员们深切感到实战化教学的责任之重。一场新时代的教战研战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新编制——院校的落编工作不是简单机械地“算人头”,而要紧盯部队和作战需要“攥拳头”

该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成至今仍记得编制论证期间那段几乎让他“崩溃”的日子:一连几周,会议室里研讨热烈,改革筹备组的同志们时而就一个意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时而又半晌无语、各自沉思,安静得只能听到几声咳嗽。“熬夜不痛苦,痛苦的是肩负重担而心中没底。好在后来,我们找到了方向。”

王成所说的“方向”,就是后来被该学院官兵一致认可的办学方向——紧贴电子对抗部队、具有鲜明军事特色。有了这一方向,落编过程中的种种难题迎刃而解。据了解,该院按照上级下达的编制规模,将原有的多个专业系进行整合,在部队和作战需求的指挥棒下“按作战领域划分系别”,增加了一批与作战紧密相关的专业系,同时对系属教研室和教员力量统一整合。几增几减、几分几合之间,学院教战研战的合力更加凸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