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有这样一种情结 你的笔下可有?

(9/12)

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有这样一种情结 你的笔下可有?

电影的声音功不可没。划破空气和海水的枪弹声,如在耳旁,让人不禁毛孔收紧。汉斯·季默大巧若拙的配乐,旋律简化到只剩几个音符,持续升高的类似噪音的“谢帕德音阶”,让观众持续处在一种压力和不安中,直至最后的释放。

在《敦刻尔克》中,电影不再依附于文学,而更加追求亲历感、现场感、共时感,彰显了电影本体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和表达方式。我以为,专注于视听感受,拓展人类的感官体验,形成亲历感,这是电影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独特的魅力,也是中国电影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敦刻尔克》在立意上亦有创新。用撤退来表现战争,用人民去拯救军人,这是之前的战争电影鲜见的角度。浓墨重彩地讲述失败,是因为从撤退中可以窥见人的勇敢和尊严,在绝境中可以发现最美丽的人性。失败中有最深刻的人生况味,有最动人的灵魂风景。那些在大海中挣扎的人,那些无比狼狈回到家乡的士兵,他们也是英雄,他们是命运的英雄。生命的曙光再次升起,精神的凯歌也为他们奏响。在大撤退中可以看到人性百态,有欲望、贪婪、自私,也有勇敢、坚持、宽容。这样大规模的撤退成为人类的一个意象,这个意象所昭示的,不是人定胜天的浪漫想象,不是稳操胜券的志得意满,而是原谅、宽恕、慈悲、感恩、放下、接受、平和。带给人尊严的不只有胜利,还有坚持。彰显力量的不只是复仇,还有宽容。作品的思想深度、宏阔格局和磅礴气象也由此彰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