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性实践:对美国总统大选败选演说的话语分析

(3/26)

仪式性实践:对美国总统大选败选演说的话语分析

因此,大选之后,落选者是否承认败选,是一个选举社会能否持续稳定的重要标志。本文拟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通过追溯大选的历史与修辞,来考察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一项非制度性传统,即“承认败选”,借以理解一种潜在的政治规则如何为选举政治提供外部支撑。在成熟的选举体制下,承认败选的表态意味着大选的顺利结束;而在不成熟的民主制度下,选后的质疑与拒认败选会造成混乱和动荡。所以,对历届美国总统大选“败选演说”的分析,不仅可以理解维系选举与政权交接的非制度性要素,还能够为现有政治选举与政治传播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拒认败选”与2016 年的选前风波

历届美国大选都不乏两党及候选人之间针锋相对的“口水战”,2016 年底的三场总统电视辩论,更是充斥着种种毫无风度的含沙射影与冷嘲热讽。然而,一段堪称历史性的对话却发生在福克斯电视新闻网主持人华莱士(Chris Wallace)与特朗普之间。

10月19日的第三场辩论中,在被问及是否愿意绝对服从此次选举的结果时,特朗普没有给予肯定的回复,而是表示“将视情况而定”。华莱士追问:“这个国家是有一项传统的,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是权力的和平交接,不管选战如何残酷,选举过后输家都会向胜者认输,你难道不打算认可这项原则吗?”特朗普的回答:“我的意思是到时候再说,要保留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