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韬志略|俄首次使用“炸弹之父”,常规武器发展“近核化”

(2/7)

兵韬志略|俄首次使用“炸弹之父”,常规武器发展“近核化”

与传统非核炸弹主要通过炸弹爆炸后弹片飞射对目标造成破坏和杀伤的原理不同,巨型真空炸弹主要靠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超高压、高温来摧毁和杀伤目标,爆炸半径可达300米(传统炸弹有效杀伤半径一般不超过100米)。2007年“炸弹之父”第一次试爆后,当时的俄罗斯副总参谋长甚至宣称,这种炸弹“可以与核武器媲美”。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是完全错误,因为爆炸当量为44吨的杀伤力确实已经接近一枚战术核武器了。例如,美国155毫米口径的M454型核炮弹的W48弹头的爆炸当量在70吨到100吨之间。此外,“炸弹之父”的有氧爆炸还将消耗大量氧气,造成爆炸区域出现大面积真空,可以使爆炸范围内所有生物都会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无一例外。

巨型真空炸弹均属温压弹范畴,图为温压弹杀伤机理。

从设计目标来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主要面临着打击国内外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的任务,深刻感受到在冷战中发展起来应对欧陆平原上世界大战的摩托化步兵武器在反恐作战中几无用武之地,因此迫切希望研发可应对山区或丛林战事的大杀伤性反恐武器。由于“炸弹之父”的设计目标主要是大面积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无防护或只有软防护的武器和电子设备,使其产生“功能性损伤”(使目标失效或部分功能丧失,但也不会破坏目标内部的核材料保护措施,不会出现核泄漏问题),因此非常适合打击山区和丛林地区的隐藏目标,成为当前俄军打击恐怖分子目标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