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官和他的400多期维修小报

(6/10)

一名士官和他的400多期维修小报

随着信息化装备的不断配发,专业知识在装备抢修成功率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但修理工学历偏低,面对新装备的指导手册根本“不来电”,很多人只懂操作、不懂原理。遇到装备故障时,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一次,该旅组织的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对抗演练进入关键阶段,红方一辆通信车突然“趴窝”,负责伴随保障的修理工检测后,判定是发电机故障。可通信车由上级临时配发,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对新装备“脾气”摸不透,只能站在一旁束手无策,导致通信车被判出局。

常年和演训一线的武器装备打交道,刘纪伦发现了不少类似问题。面对新装备故障时的窘境背后,是不少人基础知识不牢,难以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以往单纯靠经验的维修保障方式经不住实战的检验。要想打通训练场到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加强知识储备、拓宽专业领域,实现“一专”向“多能”的跨越。

如何办一张有分量的小报,为基层部队带来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这成为刘纪伦那段时间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知识就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战场上,谁能将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形成战斗力,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倾斜。

为此,刘纪伦变身为“基础知识小教员”,自己先将基础理论学懂弄通,再总结规律特点,编撰出一套便于理解记忆的口诀让大家学习,最后在维修小报开出专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