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东亚(四八)︱从“东亚奇迹”到“亚洲价值”

(3/8)

发现东亚(四八)︱从“东亚奇迹”到“亚洲价值”

怎么看待“东亚奇迹”和“亚洲模式”,甚至到底有没有“亚洲模式”,是个争议很大的话题。日本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低速,1997年的金融危机又重创了东亚不少新兴经济体。曾经引领一时风骚的奇迹说和价值说,在出现后没多久,就遭遇现实的尴尬。关于它们的讨论虽然仍不时见诸报端,但冷却了许多,“亚洲价值”也少了当年的理直气壮。对东亚经济体曾经的辉煌成功,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

其实当年的各种争论,不过是将“亚洲”变成了一个承载不同的社会经济理念和意识形态的箩筐,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从新威权主义到制度经济学,各思想流派都用自己信奉的一套价值系统来解释亚洲。亚洲/东亚再次被相互矛盾的知识、概念系统所塑造,无论其成功与失败,都成了证明某种超然理念的论据。关于它的讨论,可以看成是冷战到后冷战时代,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主导理论之间的一场观念竞争。

本文想强调的是,对东亚所谓奇迹的认知,不能仅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而脱离冷战的历史环境。美国为遏制苏联和中国,在东亚建立了旧金山和约体制,这是东亚“奇迹”能够发生的历史前提。诚然,这种解释并不新鲜,也并不是东亚经济起飞的充分条件:就像许多论者指出,并不是所有受到美国支援的国家都实现了经济高增长。但它是日本和四小龙崛起的必要条件。它提醒我们不但要历史地看待东亚经济体取得的成就,也要历史地看待同时代中国曲折艰难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