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红:写在沙漠边缘的爱

(2/7)

老兵红:写在沙漠边缘的爱

1949年12月初,西北野战军一兵团1800多名解放军战士,奉命从阿克苏出发,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急行军15天,到达和田。

和田和平解放。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向驻疆官兵发出命令:“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武器,捍卫祖国。”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来。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下达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

这是历史的宿命。驻守和田的1800多名解放军,属于一兵团15团(今47团),其前身正是王震将军在南泥湾垦荒的359旅。他们曾经在陕北黄土地上组织大生产,现在又要在沙漠边缘垦荒戍边一辈子。

在兵团十四师47团纪念馆,保存着一份已经解密的电报,王震签发:“15团住和田万不能调”。驻守和田的1800多名战士,经1950年部队整编,还剩300多人,组织上要求他们全部留在和田。我们看到一张当初的和田驻军图,全团与墨玉县的八乡一镇穿插接壤,每片相距均为18-20公里,形成初“点多面广、民汉大杂居、小聚居”的布局。由此,不得不佩服新中国建立者维护边疆稳定的良苦用心。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生产建设兵团一直是新疆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是新技术新文化的示范地。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