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改变中国命运的“驳壳”枪与它的家族

(3/8)

一把改变中国命运的“驳壳”枪与它的家族

据统计,在毛瑟厂长达半世纪的驳壳枪生产周期中,衍生出多达几十种的变形枪。在欧洲的俗称有“平坦侧面手枪”“扫帚把手枪”等。在中国俗名则更多,如“驳壳枪”“大镜面”“盒子炮”“匣子枪”“自来得手枪”“木壳枪”“快慢机手枪”“二十响快慢机”等,可谓是名号最多的一把枪。其中“驳壳枪”称呼最为普遍,而且依握把和整体长度又分别称为“头把”“二把”和“三把”。

该枪在旧中国最“官方化”的称呼当属“自来得”,意思和现在的“自动装填”差不多,从德语翻译而来。清末开始引进自动武器是从1909年开始,在1912年《陆军部向礼和洋行购买械弹合同(草稿)》中,有购“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连有木匣手把,每杆连子弹五百粒,(单价)计……足银五十八两”的记录。五十八两白银一支,实属“天价”。据折算,这个价格当时能在北京城买上3间大瓦房。

“驳壳枪”的叫法应该更晚一些。中国人为什么称这种枪为“驳壳枪”呢?主要原因是这种枪有一个木盒枪套,英文称“BOX”,音译过来就成为“驳壳”。也是因为这个木盒枪套,后来大家又送了它一个名字叫“盒子炮”。“炮”当然是指威力比较大。盒子的作用如上面所说,除了盛装枪外,还可以安装在握把后部,作为枪托抵肩射击。这样射击的稳定性就提高很多,手枪就可作为小型半自动或自动步枪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