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这40分钟的复杂琐碎难以想象

(4/8)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这40分钟的复杂琐碎难以想象

考虑到飞行任务中航天员整体工作安排以及测控卫星信号传输等原因,太空授课的时间必须准确控制在40分钟内。这如何做到呢?除了科学严谨的方案,天地协同的配合,作为主讲人的王亚平根据自身语速和操作反复演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训练,在没有任何提示的状态下,她将时间卡得分秒不差。

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王亚平发现太空授课训练比自己设想的还要艰难许多。为了达到要求,授课内容经过反复推敲,教案既不能深了,也不能浅了。讲稿被改了无数次,每次都会改出厚厚的一摞。常常是今天给的稿子,隔一天就要试讲。王亚平一看,死记硬背不成,先把脚本从头到尾捋几遍,除了原理性的东西必须记住外,其他内容变成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现场讲。

评审会开了无数次,每次都会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集思广益,一遍一遍地推敲讲稿。比如,单摆实验里的小球是浮着,悬浮着,还是漂浮着?每一个词都会仔细斟酌,确保非常精确。每次评审会讨论以后,意味着又要改稿子,改完紧接着就要看试讲效果,往往刚刚熟练掌握的稿子又得重新记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讲稿先后改了不下几十遍。各种场合的试讲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仅地面全系统全流程的1∶1演练就进行了好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