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谈兵|钢与火之歌:中国坦克主动防御系统首次公开

(2/8)

讲武谈兵|钢与火之歌:中国坦克主动防御系统首次公开

目前已经出现的主动防御系统主要分为软杀伤型和硬杀伤型两大类。而相比软杀伤型,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是当前世界各陆军强国提高主战坦克及各类装甲战车防御能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苏联/俄罗斯和以色列是最早将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装备在主战坦克上并投入实战的国家。之后,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美国等也先后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陆续在新一代主战坦克及装甲战车装备了多种型号的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

中国在这方面的跟踪研究其实很早就开始了,相关技术也很快达到了成熟阶段,但是真正进入到型号研制则相对较晚。因此,对于此次GL5系统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首次公开亮相,笔者并不感到意外,反倒是觉得这一刻来得太晚了。之所以中国在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上“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GL5系统局部特写:双联装贮运一体化发射筒、三联装发射架与探测组件

首先,长期以来,中国兵器行业以及陆军内部对于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作战效能和效费比并不看好。尤其是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基本上无法有效拦截飞行速度最快、威力最大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对付同样由大口径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榴弹也很难奏效。也就是说,在中国陆军最为重视的大规模坦克对战中,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几乎毫无用处。相反,由于该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导致造价高昂。再加上发射系统和探测系统还要占用一定的炮塔表面积,既减小了附加装甲和反应装甲的敷设面积,还增加了不少的负重。因此,对于中国陆军主战坦克最重要的使命——反坦克作战来说,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几乎形同鸡肋,自然也不会提出相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