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的“硬骨头”——走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硬骨头六连”

(2/5)

中国军人的“硬骨头”——走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硬骨头六连”

走进连队荣誉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锦旗和大幅的黑白照片:“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战斗模范连”,“拼刺英雄”刘四虎、“孤胆英雄”尹玉芬……一面面锦旗、一幅幅战斗照片和一件件实物,仿佛在诉说着这支英雄的连队在烽火岁月拼杀的传奇经历。

如今,战火硝烟虽已远去,但革命先辈刺刀见红、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已被一代代官兵化为血脉,融入基因。

“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必须是一支学习型的军队。”旅参谋长张传演说,要继承好、发扬好六连的“硬骨头精神”,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部队评选先进连队,他们主动去学习优秀连队的建连经验;参加演习对抗,他们到兄弟部队学习先进的战法训法;围绕新编制体制,他们积极开展全过程全要素联调联试,不断探索各合成模块的系统融合……

如今在六连,信息化知识学习人人过关,干部、指挥士官全部达到“四会”教练员标准,每名官兵至少掌握一项特战技能。

以“硬”字起家,用“硬”字捍卫

六连于1939年在河北省雄县(今雄安新区)组建,隶属于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三支队,时任支队长是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贺炳炎。

说起“硬骨头”的由来,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长征中,时任红5师师长贺炳炎右臂6次受伤,必须截肢。当时没有手术器材、麻醉药,只好用木锯锯臂,贺龙后来用手绢包起两块碎骨,以鼓舞官兵士气:“看看,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