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驻训如何训出“野味”?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练本领

(2/4)

野外驻训如何训出“野味”?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练本领

野外驻训,还有没有图舒适的现象?训练间隙,某旅政委来到一个班里,他掂了掂战士的军用水壶。其中,有的装了小半壶可乐,有的竟然是空的,宿营地的一个角落,则堆了几箱碳酸饮料。20多年前,这位政委是一名炮兵战士。他说:“那时野外驻训条件比现在差很多,我们整宿整宿地挖坑道,有时几天也洗不上一个澡,即便洗也是一块肥皂‘打遍天下’。现在一些战士的洗漱袋,沐浴露、护发素、润肤膏、防晒霜一应俱全。”这些物品该不该带、能不能用这里不下结论,但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打起仗来我们是否能这样?

古人说,“逸豫可以亡身”,讲的就是贪图安逸危害很大。戚继光练兵,非常注重锤炼部队吃苦精神。他说:“凡人之血气,用则坚,怠则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谓练心之力也。”野外驻训紧贴战场环境,实战化是基本要求。究竟何为“化”?毛泽东同志曾有过深刻阐释:“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这就要求,打仗不容有的舒适,一丁点都不能带到驻训场。片面追求舒适安逸,意味着逃避战场、躲避锤炼。如此练兵,不仅会助长华而不实的训风,还会贻误战斗力建设;不仅培养不出虎狼之气,更锻造不出打赢未来战争的勇士。

干部能吃苦,战士不怕苦。一支部队吃苦精神强不强,很大程度取决于各级干部。领导干部既是野外驻训的组织者,也是战斗作风的示范者。领导干部带头锻造胜战能力,带头锤炼战斗作风,带头摔打磨练自己,战士们就会跟着做。如果总想着“改善改善条件”,像居家过日子一般,又怎能要求战士吃苦耐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