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航班体验记

(16/18)

通勤航班体验记

地面体验方面还需要机场、包机方(代理方)、运营方进行更多磨合。毋庸置疑,三方对于航线培育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无论是机场人员的热情引导、包机方的全程跟踪提示、运营方的积极协调,都可以体现出这一点。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各方信息传递的效率,二是对乘客的登机流程的提示。

时效性体验分数较低是拉低整体得分的重要原因。这条航线开通伊始,其卖点便是将石家庄到平泉(承德)的旅行时间从7小时缩短到1小时20分钟,即使按照门到门的时间计算,大致也可以缩短到3小时以内。然而实际情况是,从我们7点15分左右抵达机场候机楼,到13点40分左右到达平泉,时间长达6小时25分,好在回程计划时间余度较大,时效性得到一些弥补。客观地讲,时效性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不在运营方,根本原因还是空域繁忙。好比一个十字路口,是否为了绿灯放行1辆小轿车,而让十几辆甚至更多的大巴排队,的确很难抉择,让小轿车(小飞机)等待更长时间,也就成为必然却有些无奈的选择。

纵观全国通勤航空的发展情况,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有相似之处。一是诚意足,各地政府都给予通勤航空相当金额的补贴,也寄予相当大希望;二是成本高,一方面机型普遍选取较好,使得资产使用成本高,另一方面飞行员、乘务员、地面设备都需要投入,平摊下来单位成本高;三是客源不稳定,航班频率和客源增长本就是相辅相成,通勤航空的成本高,在开航初期频率自然上不去,客源也不好培育,如果航线又在空域繁忙使得准点率得不到保障,客源稳定性更难以保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