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访华 韩方低估中国人反对萨德的决心

(1/7)

文在寅访华 韩方低估中国人反对萨德的决心

  文在寅在12月16日返回韩国,这次访华之旅如帝都的天气一样,看起来阳光明媚,实际却寒风刺骨。"海外探客"认为,在韩方获得了2个不能算作成果的"成果":一是大国支持平昌冬奥会,二是双方为了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达成4项原则共识。

  支持冬奥会是一直以来的立场,此次不过是重申,而且反对奥运会政治化的立场从未改变。至于维护半岛和平的4项原则包括决不允许生战生乱、坚持无核化原则、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所有问题、鼓励双方改善关系等。这本身也符合中韩的利益。这2个"成果",似乎更像是遮羞布,掩盖文在寅两手空空的尴尬。

  没有联合声明,没有联合记者会,没有联合新闻公报,没有热烈隆重的氛围,这是韩国自取其辱。探客在原创文章《文在寅访华没提"三不承诺",韩方声称"大国应保持清醒"》里提到:文在寅依靠"三不承诺"拿到了"敲门砖",却迫于国内压力,在所有行程与安排中都拒绝提及这个承诺,更不用说白纸黑字写到联合声明里。

  韩方清楚,如果将"三不承诺"写入联合声明,不仅韩国保守势力会继续攻击青瓦台的"低头外交",还会赋予邻国一个名正言顺的把柄,日后可以依据具有国际法效力的联合声明约束韩国。最重要的是,"三不承诺"(承诺不参与导弹防御体系、承诺不再追加部署"萨德"、承诺不与美日组成三国军事同盟)对"美韩同盟"将会产生限制作用,韩国没有一个政客敢惹恼美国。   况且,韩方似乎只把"三不承诺"当成一个权宜之计,并没有要严格执行的意思。无论是韩国民意还是青瓦台智库,都普遍认为部署萨德是必要的,是邻国反应过度,文在寅作为总统,既不敢得罪民意,又要给韩国经济和外交寻找出路,只能在夹缝中寻找机会,这注定韩方不可能带来"硬承诺"。这暴露了韩国最大的软肋:作为美国控制下的傀儡,无法根据国际形势调整内政和外交,只能被动地、主观地做出一些违背事实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