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体能立起“高原标准” 

(2/5)

雪域体能立起“高原标准” 

有句网语很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氧气吃不饱,平地比山高”的西藏,哪怕在平地徒步行走,就已经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斤,该团驻地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空气平均含氧量很低,哪怕你入伍前可以“飞檐走壁”,在这里也会“武功全废”。

“贪图安逸请往他处,畏苦畏难勿入边防。只有闯过耐缺氧、耐疲劳、耐严寒的‘高原三关’,才能真正立起‘高原标准’,才能形成实打实的战斗力。”该团团长袁明利一席话道出原委。

何谓“高原标准”?众所周知,再好的武器装备,上了高原性能都要大打折扣。同理,再健康的人,上了高原也难免“三步一喘”,只有遵循高原规律,才能有“革命的本钱”。

针对身在高原体力容易透支这一实际,该团组训严格遵循“百分之十”原则:即每周训练强度和时间的增加不超过前一周的10%,训练强度大则量小,强度小则量大,使训练质量与强度呈现波浪状态。先后在海拔3000米、4000米、5000米开设训练基地,按照“分级适应、逐层提高”的训练思路,逐步培养官兵对高原的“适应度”。

为实时掌握官兵身体机能,该团为各营连配发了“体能负荷检测卡”,绘制了高原耐受性“曲线图”,定期进行分析研究,并将相关数据反馈至数据库进行持续完善,进一步指导官兵科学训练。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