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对中国技术封锁: 造阻拦索钢材一定不能出口, 中方自己搞定

(1/4)

俄对中国技术封锁: 造阻拦索钢材一定不能出口, 中方自己搞定

现代航母技术相当复杂,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工业部门,大大小小的分系统各个不容视轻,任何一个问题,往往后果严重。例如,2016年,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南下地中海,首次参与实战,作战中零损失,却有两架舰载机先后坠海,原因为拦阻索故障:突然断裂,让舰载机无法着舰,进而因油尽等原因摔掉。这回竟然被一个小小的拦阻索坑大了,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真不小,这2架舰载机占据俄军作战成本的绝大部分分额。这让俄军唯一一艘航母的处境太难了,也为西方媒体贬低俄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俄舰载机入海

与岸基飞机着陆时可缓慢减速不同,舰载机着陆时,必须利用尾钩钩上拦阻索,进行强制减速,让舰载机停到甲板上,拦阻索与进场指引系统,光学辅助助降系统等构成了航母着陆系统。

中国发展航母时,阻拦索曾被认为是一只拦路虎,这东西的实质为钢丝绳,但是要求极为严格,需要能承受住舰载机尾钩的冲击力和阻拦力,更要具备较高的抗疲劳连续工作性能,硬度和韧性的要求对阻拦索材质工艺提出严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