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为什么从千呼万唤落到门可罗雀

(3/9)

马英九为什么从千呼万唤落到门可罗雀

台湾是台风多发地,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容易大意。但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台风莫拉克侵袭台湾,带来打破台湾气象史诸多降雨纪录的雨势,造成自台湾1958年八七水灾以来最严重的水患,台湾中南部及东南部(南台湾)发生严重的土石流(即泥石流),总死亡人数推测超过500人。

一场风雨,本来是政治人物最好的表演舞台,但马英九及其团队的表现却备受诟病。纵使政府官员马不停蹄到处视察,民众不但没有感受到政府“苦民所苦”的风范,反而多次被官员的言行吓得瞠目结舌,甚至要马英九下台,马政府面临上任以来的最大危机。

台风来临,老百姓一片哀鸣,媒体和灾民一再请求与呼吁马英九启动“国安机制”,发布紧急命令。法律思维严谨的马英九,却认为现有的救急机制,完全够用,没有必要启动“国安机制”进行总动员,坚持不发布紧急命令。拖到在灾后第7天才召开“国安会议”下令总动员。

但马英九的言行与灾民的体会冰火两重天。马英九一再辩解够了够了,但灾民们却切身地感受到不够不够。物资等不到,救灾队伍见不到,失踪人数还在增加,又看到马英九拒绝美国、日本援助。

8月7日莫拉克台风发布警报当天,马英九跑去喝诗人詹澈的喜酒,在现场停留近1.5小时才前往“中央灾害应变中心”,而且又迟到30分钟,被网友昵称作“喜酒马”。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