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东亚(四六)︱内战,冷战,热战

(4/9)

发现东亚(四六)︱内战,冷战,热战

讽刺的是,魏特夫最著名的观点,却是将整个东方的历史概括为“专制”。冷战时代,他的“东方专制主义”学说在美国和日本影响巨大。该学说把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曲解并极端化,认为农业帝国出于大面积水利灌溉的需要,强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造成“东方”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无可避免的专制性和停滞性。这个打着“社会科学”旗号,把种族主义与冷战意识形态巧妙结合的理论,就像李约瑟所言,是“只能与冷战时期具体情况相联系才能理解的政治读物”。

“谁丢失中国”与将日本“拉回文明”的思维是一致的,其前提即中国和日本都应该是(殖民现代)“文明”的一份子,只不过lost(“丢失”或者“迷失”)了。可是,“只有你曾经拥有过这个东西,才可能谈什么丢失”(乔姆斯基语)。“丢失论”与其说是检讨,不如说延续了18世纪以来欧洲思想界对东方的偏见。美国把太平洋战争仅看作是自由世界战胜法西斯主义,却并未认识到,对中国人来说,这是百年来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一个阶段。

也因此,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自然视之为共产主义对自由世界的进攻。朝鲜战争在美国常称为“被遗忘的战争”。遗忘,并不是真的忘记了,而毋宁说,对于那场至今没有结束的惨烈冲突,美国从来没有理解它的起因,所以更不清楚要如何表述。既然从未了解,又何谈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