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工业真实水平:整个国家还不如中国的一家公司!

(1/4)

日本航空工业真实水平:整个国家还不如中国的一家公司!

最近,FC-31“鹘鹰”第四代隐形战机的2号原型机试飞遭到曝光。这一消息使得广大军迷,尤其是“鹘鹰”迷们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隔海之邻的某国却因此变得坐卧不宁。“鹘鹰”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第五代单座双发隐形战斗机,2012年10月31日的成功首飞,一举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第五代战斗机原型机的国家。如果说“歼20”的出现令中国扬眉吐气的话,那么,“鹘鹰”的首飞就令中国变得彻底“不讲道理”。

从爆出的试飞照片来看,2号原型机在机体设计、材料以及隐身处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机身相比1号验证机显得略为宽大,这样设计可能是为了增加弹舱容量,这样FC-1就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弹药,尤其可以携带更多的空对地弹药,提高对地、对海攻击能力;2号原型机的另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主翼和水平尾翼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切尖设计,将机翼切尖首先可以减轻机体重量,其次可以满足气动需要。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在超音速飞行时,机翼翼尖处的气流仍会象亚音速时一样,从高压区横向绕过翼尖流向低压区,减小上下翼面的压力差。不过,由于压力扰动只能发生在由翼尖前缘发出的马赫锥之内,马赫锥之外的机翼并不受影响。显然,切掉这块的效率的翼尖,对改善飞机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因此,可以说,“鹘鹰”经过机翼切尖处理,其本来已经很优秀的机动性能又获得了进一步提升。细心的军迷朋友还发现,双发动机的间隙变小。据推测,间隙变小是为了满足超音速机动需要,我们都知道,宽间距布局的飞机横截面积较大,不利于按照跨音速面积律来设计飞机。要改善就得适当地拉长机身,有助于平滑飞机的纵向横截面积分布,减小跨、超音速阻力。但机身加长,必然导致飞机纵向转动惯性增大,这对于提高飞机敏捷性和精确控制能力是不利的;相对的,窄间距的湿面积较小,对超音速飞行更有利,而且飞机布局更加紧凑,有利于提高飞机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