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哨169天,是什么曾让这归巢的“候鸟”痛哭不已

(2/4)

驻哨169天,是什么曾让这归巢的“候鸟”痛哭不已

10月底,笔者随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政委聂志刚乘马穿越风雪,历经9个半小时抵达哨所驻扎的那仁草原,一起接这群镇守边关的“候鸟归巢”。

“今天晚上人多,被子不够,外面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这炉火可不能熄了。”笔者一行人到达哨所时,军医李威在看守炉火。他告诉笔者,今年由于驻地冬季旅游开发,抵边人员大增,连队两次推迟撤离。牧民的毡房逐渐撤离,哨所战位岿然不动,夜里点烛照明、烧柴取暖,白天凿冰取水、融雪擦澡的日子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官兵们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上等兵杨镇赫入伍前家境条件一般,本以为当兵后什么苦都受得住,然而前不久的一件事却让他痛哭不已。执勤点距离连队40多公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信号,少量用水可以就地融雪,大量用水则要骑马到10公里外的那仁河里凿冰驮运。不久前,杨镇赫用马驮着两桶水回哨所时,由于军马急于回厩,水桶撞到树上摔落马背,辛苦打来的两桶水洒得一点不剩,小杨愣了半晌,坐在地上委屈地哭了半个小时。

十九大开幕当天,大家守着火炉,通过唯一一部与连队接通的座机电话,与连队官兵“远程连线”聆听报告,边聆听边讨论,那一刻小杨的心底充满了自豪:“坚守岗位,为国家戍边守防,是边防军人光荣的责任和使命,没有什么比这种守卫更加值得!”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