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谈兵|美重新启用火炮上舰战术,“海马斯”上舰有何启示

(4/10)

讲武谈兵|美重新启用火炮上舰战术,“海马斯”上舰有何启示

终极版LSM(R)火力支援舰所取得的战绩让外界对其刮目相看。因此,其他国家,如铁幕另一端的苏联也开始效仿美国海军的做法。不过,苏联海军并没有建造类似LSM(R)这种专门用于火力支援的舰艇,而是在性能出色的陆基型122毫米火箭炮基础上研制成功了舰载型,装备在“伊万·罗戈夫”级两栖船坞运输舰、“蟾蜍”级坦克登陆舰以及“欧洲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舰上。

解放军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段特殊时期内,也一度面临着两栖登陆作战中火力支援不足的问题。起初,陆军将各型大口径牵引火炮、自行火炮以及火箭炮放列在登陆舰以及民用货船的甲板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舰船本身在海上就存在俯仰、摇摆等多角度、多维度的扰动,再加上这些火炮和火箭炮发射的都是无制导弹药,射击精度远远无法满足对岸上目标实施火力打击的要求。

此后,中国海军充分参考和借鉴了美国海军、苏联海军的做法,对516“九江”号导弹护卫舰进行大幅度改装,加装了5座50管122毫米火箭炮,同时保留双管100毫米舰炮,作为专用火力支援舰的技术验证舰。为了保证射击精度和火力密集度,50管122毫米舰载火箭炮的发射架配备有先进的伺服机构,在舰载火控系统的操控下,可以补偿舰船自身运动以及海浪起伏带来的初始扰动。因此,虽然安装在战舰这种本身就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平台上,50管122毫米舰载火箭炮射击精度和火力密集度竟然达到了比地面火箭炮更高的水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研制的50管122毫米舰载火箭炮还开创了国内火箭炮封闭式模块化发射单元技术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