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试飞有多危险:空气如刀削机壳,眼球被震出眼眶

(10/13)

超音速试飞有多危险:空气如刀削机壳,眼球被震出眼眶

但在二战后的1950年代,人类就实现了首次超音速飞行。最早的超音速飞机是无人驾驶的。一旦突破了这个关口,超音速在高空飞行中就已经是“家常便饭”,米格19、F104等早期主流喷气战机,都可以在高空轻松超音速。

随着喷气式战机推力的越来越大。一旦战机进入俯冲状态,或者低空大油门突防,仍然会出现解体的事故。而且战机飞行员在激烈的空战阶段,会做各种俯冲和超极限动作,忽视飞机低空高速下出现的剧烈颤振,这会导致还没消灭敌人,自己就空中散架了。

因此二代以后的战机,都会在设计定型阶段,就要确定战机的极限“低空大表速”,然后由试飞员飞出这个极限,证明飞机不会解体才能过关。以后定型量产,通过电子装置,设定该型号战机的低空最大速度值。设定的指标,一般会低于试飞员曾经飞出的极限,以保证飞机和飞行员都不会受损伤。一旦接近设定极限,飞机就会报警;甚至自动收油门减速,确保飞行和作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