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海军的“利器”,氧气鱼雷的开发过程

(3/4)

二战日本海军的“利器”,氧气鱼雷的开发过程

双联装

四联装 昭和6年(1931年),在横滨海上举行的观舰式上,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号发生了汽油库爆炸事故。在研究相关预防措施时,发现使用汽油抗暴剂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海军舰政本部希望东京大学的长井教授,能够为海军研究这个课题。当时,舰政本部拨发的委托研究费仅有大约7000日元,实在是有些囊中羞涩阿...好在舰政本部部长衫正人机关中将,和第一课课长长星野夫大佐,又私人赞助了6000日元,这才解决了经费问题。 三个月后,长井教授向海军汇报了研究结果:他试验了各种比例的氧气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反应,想找出预防爆炸的方法,但是没有成功。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点燃氧气和雾化石油的混合气体时,会发生爆炸;但如果点燃石油后再吹入纯氧,则不会爆炸... 海军技术主任朝熊利英造兵中佐(后来晋升为造兵中将)被派到吴鱼雷实验部,负责建造相关的实验装置,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吴海军工厂接受朝熊中佐的建议,在203毫米舰炮炮塔内进行实验,从炮塔外部操纵阀门开关。朝熊在现场亲自指挥。舰政本部則提供了两套8年式鱼雷的改良空气罐、发动机和推进器用于实验。 当时意大利研制了一种航速高达50节的鱼雷,日本闻讯立即购进10枚,进行了发射实验,发现鱼雷高速水下运行的奥秘,在于雷头前部存在一个空气空洞,降低了水中阻力。据此,日本人修改了93式鱼雷纯圆的雷头,加装了一个尖锐的小帽,使鱼雷的航速达到了50节(从理论上计算甚至能达到60节)! 此外,当时日本海不能生产纯氧的制氧机,因此特意从德国进口了制氧机,由长崎三菱兵工厂加以仿制,进行批量生产,装备日本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巡洋舰用 纯氧从气体中提取,驱逐舰用纯氧从液体中提取。后者的制氧机虽然较小,但是所产生的氧气纯度倒还不错。经过一系列改进和准备,日本海军鱼雷学校于1935年在"鸟海"号重巡洋舰上进行了测试性发射,各项指标均让军方大为满意。

二战期间美国复原的93式鱼雷 1935年11月28日,93式氧气鱼雷正式装备日本海军。在战争期间,23艘军舰在九三式鱼雷命中后沉没:11 艘巡洋舰,11 艘驱逐舰和1 艘舰队航空母舰。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