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儿的新锐一代中国空军飞行员

(6/10)

国际范儿的新锐一代中国空军飞行员

2015年,航空兵某旅推开了日常训练“小航线着陆”,该旅副参谋长刘占坤告诉笔者,现在飞机着陆时间缩短了2/3,这已接近飞机极限性能。

此次联训,我们的收获既有有形的、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无形的,参训官兵更看重后者。中方联训分队临时党委书记顾庆友少将认为:“我们更需要的是训练理念的碰撞,作战思想的激荡,打赢意识的升华!”

“难的就是打破观念的束缚。”航空兵某旅副参谋长王小军告诉笔者,“中巴联训是一块‘试金石’,就像‘照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不足,好比‘就医’可以治疗顽疾。”

锐意求新是这一代年轻飞行员的特质。他们一谈到飞行,眼睛闪闪发光,他们并不忌讳谈论自身的不足,讨论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实战水平。巴方飞行员法西姆说:“他们(中方飞行员)对学习充满渴望,一心想在联训中寻求新的突破口,以提升自己的战术素养和实战能力。”

联训中方分队指挥官王燕崎少将介绍,“自中巴联训开展以来,每一次都有较大的突破。”

参加“雄鹰-Ⅵ”中巴空军联训的战机有9种机型,共计40多架飞机,同一机场组训,课目难度大、起降密度大、对抗强度大。像这样的战役级联训,过去需要原军区空军一级机关组织,如今却由空军驻疆某基地担纲领衔,“基地-旅”体制要素融合、体系集成、顺畅高效的优势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