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部分性能有望领先于GPS

(2/6)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部分性能有望领先于GPS

秋高气爽,繁星满天。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大楼依然灯火通明。

最近,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建设招标中,该校卫星导航技术创新团队一举中标10多个重点项目,开启了一场新的攻关战斗。

将关键技术掌握在手中

4年前的那光荣一刻,令团队领头人、教授王飞雪记忆犹新。习主席视察学校时的殷切勉励与期待,让他和团队成员倍受鼓舞和鞭策。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博士生,到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年轻的顶层设计专家和专家组组长,王飞雪早已把自己融入“北斗”事业中。这些年来,他率团队先后攻克导航信号快速捕获、短时高精测距、强抗干扰能力等数十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卫星和地面运控系统中的大批核心装备。

2007年4月,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后,遭遇强烈电磁信号干扰,无法进行正常通信。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即将组网的10多颗卫星发射将无限期推迟,已发射的卫星也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当时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躲”,二是“抗”。前者技术难度小,但前期已建成的地面系统需要重建,国家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且电磁环境一旦改变,卫星还要继续“躲”。后者耗费资金少,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时间紧迫,且胜败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