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那年十送的红军其实不曾离开

(4/7)

井冈山,那年十送的红军其实不曾离开

“刚进村里,村民们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我。别的单位派出的不是副局长就是副行长,就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老兵。”头发花白的老曾,不好意思地笑了。

村民们不服他,手下们也没给他“好脸色”。

第一次组织开会,除了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其他一个都没来。

“后来才知道,他们说我是人武部的职工,大老粗一个,啥文化都没有,咋能带村民们致富?”

也曾动摇过,也曾彷徨过,可老母亲的一番话让这个魁梧的汉子羞愧得低下了头——“作为革命的后代,没有理由不好好干!”

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带上民情日记、帮扶手册和挎包水壶,老曾每天走几十里山路到贫困户家里拉家常、吃碰饭,每月有28天都住在村里。

很快,老曾就了解了全村134户586人的家庭真实情况,写下了1万余字的民情手册,一户一策制定了帮扶方案。

日子久了,连村里的狗对迷彩服也多了一份亲切,摇着尾巴向他跑来。要在以前,肯定是要追着他“汪汪”乱叫的。

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记者团一行驱车前往坳里乡寨下村。一摇一晃间,车子才行至半山腰,我们已是头昏脑涨,叫苦不迭,可人武部的干部职工们却是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