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装甲|细说坦克主动防护:看上去很美,难度很大

(2/6)

总说装甲|细说坦克主动防护:看上去很美,难度很大

俄罗斯对于坦克主动防护系统的需求,最早起源于冷战时期,但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看到俄罗斯早期的主动防护系统水平有限,仅仅做到了“有”的层面,技术水平不高。

当车臣战争以后,俄罗斯军方认为,坦克采用附加装甲的防护能力,受到安装方式的严重制约,最佳的防护效果被限制在正面水平方向60度、高低±5度的狭窄范围,这对于坦克应对来自各方的威胁,明显是不够用的。虽然有观点认为,在坦克上增加附加是有效提升坦克防护性能的手段之一,但如果为了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就要在坦克四周挂满反应装甲,这会让坦克增加8~10吨的重量,此时的坦克,就会出现损失动力、跑得慢的问题。由此带来增加油耗、减少行驶里程都是小事,更严重的情况是坦克长期大油门行驶,对传动系统的损伤是难以修复和补救的。最严重的,坦克可能在转向的时候,摩擦片受力超过设计强度,发生过热、烧蚀现象,这样的后果是坦克在狭窄的城市街道内不听使唤、走不成一条直线。

坦克主动技术难度更高

今天,正赶上三代坦克设计寿命临近,这个寿命是坦克技术本身与其它领域军、民用技术的比较而得出的。美国、德国三代坦克为70年代设计,俄罗斯坦克则比此更早,中国三代坦克为80年代中期开始设计,当时的科学技术与现在没法比,今天很多民用技术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军用技术。所以,基于70~80年代对技术水平的判断,已经不再适用于21世纪的技术标准。加入把今天的一些民用技术拿到80年代去设计坦克,都会迸发出很多先进的零部件,总体设计也会与今天呈现的坦克大不一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