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毫米车载加榴炮上高原,这一幕为何来得那么晚?

(9/12)

155毫米车载加榴炮上高原,这一幕为何来得那么晚?

在设计自用型155毫米52倍径加榴炮用弹时,我军没有采用前苏联的用长短药筒模式而是沿用了我军多年以来的习惯,即钢制药筒加全/减变装药的模式,即装填手通过调整钢制药筒内的附加药包的数量来解决加榴炮的火力机动性问题。

以国产66/83式152毫米加榴炮为例,其配备的全变装药分为二种,一号装药和全装药,一号装药时药筒内只有上下药束各一个,而全装药时则增加二个附加药包。从我军多年使用经验来看,这种调整方式虽然速度略逊于苏式的长短药筒模式,但胜在调整方便,附加药包占用的储存空间也比较小。从加榴炮作战使命的角度考虑,虽然调整方便程度不及药包和模块化装药,但可以通过事先调整好药筒内的装药量来实现多发同时弹着。

此外,药筒式装药也有利于提高装弹速度,理论上可以用一个输弹机一次性完成装填动作,而不必象瑞典FH77B式那样专门再为药包增装一个输弹机或是专门编制装弹手。但这种半自动装弹机的装弹速度还是要逊色于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这也是武器装备研发中各项战技术性能的取舍问题。

但对于传统上强调国土防卫任务的解放军陆军来说,重型机械化部队的绝对主力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它们是不需要155毫米车载加榴炮的。而以轮式装甲车辆为主要装备的轻装快反部队只是一个配角,既然是配角,有122毫米车载榴弹炮也就足够了,更何况还有射程不足但弹丸威力足够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不值得专门为配角列装一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而这正是我军自用型155毫米52倍径车载加榴炮未能更早列装的另一个原因。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