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走出国门,他们带回了什么

(7/8)

军人走出国门,他们带回了什么

作业时,四周不断有炮弹爆炸。道路刚修好一半,就有数百辆难民车辆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在那次战火中,中国维和官兵出动20余次,抢修和开辟道路160余公里,排除未爆弹287枚。

“当你真的身临其境,看着这里的百姓,看着身边的战友,看着杜照宇烈士的墓碑,看着衣服上的五星红旗,你就会时刻感受到一名中国军人在这里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信条下, 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的工程师彭寿聪与黎巴嫩辛尼亚村果园管家哈桑结成了好朋友。

那时,战争在哈桑的果园里留下很多未爆弹。彭寿聪在果园里排爆,结果刚把炸弹放进沙箱里便爆炸了。弹片打在他防护头盔上噼啪作响,留下3个裂痕。从那以后,哈桑每次见到中国官兵都很激动,每天都要给他们送上水果。

杜照宇、王伟、杨树鹏、申亮亮……尽管一个个战友在不同的维和地区倒下,但每次听到当地百姓的中文问候“你好”,杨春刚都会感受到一种继续前行的力量。已经4次参加维和任务的他确信:“如果还有下次维和任务,我还会选择来。”

版式设计:梁 晨

上图:2016年5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进行轮换交接,新一批维和官兵从战友手中接过钢枪。

下图:2016年3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扫雷兵手持探雷器走向雷场。 叶洋萍摄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