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究竟有什么来头 会让中国人痴迷半个世纪之久?

(4/12)

驳壳枪究竟有什么来头 会让中国人痴迷半个世纪之久?

然而,驳壳枪与中国市场结缘,实乃无心插柳之举。有人做过估算,驳壳枪的生产前后持续了40年,毛瑟厂估计生产了100万支各式各样的驳壳枪,其中有近一半销往中国。

驳壳枪是何时进入中国的?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它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流落到中国的白俄军人带进来的;也有说法认为早在晚清时驳壳枪就已被中国人少量使用,并参与了辛亥革命。据官方史料记载,至少在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官方的交易记录中就出现了驳壳枪,当年9月,中国政府(北洋政府)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签约,购买“自来得毛瑟手枪”200杆,连同500发子弹和全套附件。

当时,每把驳壳枪的卖价高达足银58两,可谓价格不菲。而根据德文“自动装填”一词而音译的“自来得”三个字,也成了毛瑟手枪在中国官方首次使用的名称。在当时的欧美,一支手枪的单价通常只在几美元左右,而一支毛瑟手枪的价格却高达25美元(相当于现在上千美元),价格过高是它始终无法被各国军队大量采用的主要原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富裕的列强因其买价太高而不予采购,而贫弱的中国反而成为其最大的买主呢?

长期以来国内外普遍认为,驳壳枪之所以在中国大行其道,与当时欧美各国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有关。1921年11月,美、法、日、中、意等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的结果除了在限制各国海军吨位的决议上达成共识之外,也决议对当时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实行武器禁运。由于手枪不在禁运名单中,而驳壳枪与当时其它手枪比起来,具有威力大、装弹多、用途广(和木匣组合起来相当于微型冲锋枪)等优势,故而备受中国各大军阀的青睐。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