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国际军事比赛,有没有主场哨?

(5/17)

家门口的国际军事比赛,有没有主场哨?

“苏沃洛夫突击”接力赛结束之后,记者随同各代表团团长、各国裁判,到靶区进行现场验靶。从靶区回来之后,各国裁判很快在比赛结果上面签字。

赛前检靶、赛后验靶,这是本届比赛所有项目始终坚持的做法。事实上,每项成绩都有完整证据链,是中国承办“国际军事比赛-2017”裁评工作的一大亮点。

在库尔勒赛区,遍布赛场的固定摄像头、边裁手持的高清摄像机以及集拍照、录像、对讲机、实时传输等功能为一体的裁决终端机,成为赛场上“铁面无私”的“电子裁判”。裁评、靶标、导播和显控4个系统,采取军地联保、多案保底的方法,实现了全时全域全程稳定可靠运行。

“航空飞镖”项目对裁评数据的采集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靶场裁判组组长戚建民介绍说,在考核飞机精准抵达时,飞机与计时秒表必须出现在同一个视频画面中并记录在案。弹着点和空投点的测量,也要全程摄像。所有相关数据都由中俄双方裁判共同测量,并在现场签字认定。

“任何比赛都应有权威、严谨的规则,这样才能吸引各方参与,才具有生命力。”“苏沃洛夫突击”项目裁判长、第81集团军副军长徐有泽介绍说,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参赛各方还对裁评细则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充分磋商,形成一致意见。各比赛项目分别设立裁判委员会,在比赛现场进行裁决,委员会由每个参赛国1名裁判组成,成员享有同等表决权。